在房屋租赁过程中,租赁合同里的 “坑” 往往暗藏风险,稍不注意就可能导致经济损失或纠纷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“坑” 及应对建议,帮你避开陷阱:
一、房屋基本信息模糊不清
- 常见问题:合同中对房屋的具体位置、面积、户型、朝向等描述笼统,甚至与实际情况不符;未明确房屋内家具、家电的品牌、数量、状态(如是否完好、是否有损坏)。
- 风险:入住后发现房屋与约定不符,或家具家电损坏时,容易因无明确约定而难以追责,甚至被房东反咬一口要求赔偿。
- 应对:
- 合同中详细写明房屋地址(精确到门牌号)、面积(以房产证为准)、户型等信息,可附房屋平面图。
- 列出《房屋附属设施、设备清单》,注明家具家电的品牌、型号、数量及现状(如 “冰箱冷藏室门有划痕”),双方签字确认并拍照留存,作为合同附件。
二、租金及支付方式暗藏猫腻
- 常见问题:
- 未明确租金是否包含物业费、水电费、燃气费等,导致后续额外支出。
- 支付方式模糊,如 “押一付三” 未说明押金退还条件;约定 “年付” 却未提及提前退租时的租金扣除规则。
- 暗藏 “租金涨幅” 条款,如 “第二年租金按市场价调整”,但未明确 “市场价” 的标准,导致房东随意涨租。
- 风险:额外费用增多,退租时押金被无故克扣,或因租金涨幅问题陷入纠纷。
- 应对:
- 明确租金包含的费用,未包含的费用由谁承担(如 “物业费由房东承担,水电费由租客承担”)。
- 写明支付方式(如银行转账需注明账户信息)、押金金额及退还条件(如 “租赁期满无违约,押金全额退还,若有欠费或损坏,从押金中扣除”)。
- 若涉及长期租赁,约定租金涨幅的具体比例或上限(如 “每年租金涨幅不超过 5%”),避免模糊表述。
三、租赁期限及退租条款不明确
- 常见问题:
- 租赁期限写 “一年” 却未注明起止日期,或起止日期与实际入住时间不符。
- 提前退租的违约金比例过高(如 “需支付 3 个月租金作为违约金”),或未约定转租、续租的条件。
- 风险:租期计算混乱,提前退租时承担高额违约金,想转租却因无约定被房东拒绝。
- 应对:
- 明确租赁期限的起止日期(精确到年月日),与实际入住时间一致。
- 约定提前退租的处理方式:如 “提前 30 天书面通知房东,扣除 1 个月租金作为违约金,剩余租金及押金退还”;若允许转租,需注明 “转租需经房东书面同意,且转租期限不得超过本合同剩余租期”。
- 续租条款:如 “租赁期满前 30 天,双方协商续租事宜,若未协商一致,租客需在期满后 3 日内搬离”。
四、维修责任划分不清
- 常见问题:合同中仅写 “房屋维修由房东负责”,但未区分 “自然损耗” 与 “人为损坏”,或对维修期限无约定(如水管漏水时,房东拖延维修导致租客无法正常居住)。
- 风险:房屋设施损坏时,房东与租客互相推诿责任;维修不及时影响居住,却无法索赔。
- 应对:
- 明确维修责任:自然损耗(如墙面轻微开裂、水管老化)由房东在合理期限(如 7 日内)维修,费用由房东承担;人为损坏(如租客砸坏门窗)由租客维修或赔偿。
- 约定 “紧急维修” 条款:如水管爆裂、电路故障等影响居住的情况,房东需在 24 小时内响应,否则租客可自行维修,费用凭票据向房东报销。
五、违约责任不对等
- 常见问题:只约定租客的违约责任(如迟交租金需支付高额滞纳金),却未约定房东的违约责任(如房东未按约定交付房屋、擅自进入房屋等)。
- 风险:房东违约时,租客难以维权;租客轻微违约却需承担重罚。
- 应对:
- 对等约定双方违约责任:如 “租客迟交租金,每逾期 1 日按应付金额的 0.05% 支付滞纳金;房东逾期交付房屋,每逾期 1 日按日租金的 2 倍赔偿租客”。
- 注明房东不得擅自进入租赁房屋,如需检查需提前通知租客(如 “提前 24 小时书面或短信通知,且需在租客在家时进行”)。
六、“口头承诺” 难兑现
- 常见问题:房东口头承诺 “入住前会翻新墙面”“允许养宠物”,但未写入合同,入住后反悔。
- 风险:口头约定无法律效力,租客维权无据。
- 应对:所有重要约定必须写入合同,哪怕是小事(如 “允许饲养小型宠物,需保持房屋清洁”),避免轻信口头承诺。
总结:签合同前必做 3 件事
- 实地核查:核对房屋产权证明(确认房东是产权人或有转租权),检查房屋及设施是否与描述一致。
- 逐条审阅:对模糊条款、不平等条款提出修改,切勿因 “怕麻烦” 而草草签字。
- 留存凭证:合同一式两份,双方签字盖章后各执一份;付款时要求房东出具收据(注明 “租金” 或 “押金”),转账时备注用途。